紅淡比/森氏紅淡比/日本厚皮香(中國蜂(東方蜂)最愛,義蜂不適合)
紅淡比多年生常綠小喬木,台灣特有原生種,主要分布在台灣北部,尤其是基隆紅淡山(紅淡山,位於台灣基隆市為基隆市近郊紅淡山,紅淡山舊名雙龍山,因日治時期旅居基隆的日本人(名子找不到)思念家鄉神社,於基隆山上廣植紅淡比,紅淡比原是日本神社旁種植的樹種,其枝條為宗教儀式中,手持紅淡比枝條點水,淨水儀式中樹葉即是紅淡比枝葉。
沒想到這個因思念家鄉廣植紅淡比的日本人,竟因此造福台灣北部的中蜂蜂農,中蜂夏季採收紅淡比蜜的重要區域,台灣中南部少有人大量種植,這種種家鄉樹的做法,有點像傳統客家人會在出遠門時離鄉時,帶著烏桕的種子種下,或是像家父張阿土在田間種樟樹,原因背景是年輕時曾在山場伐樟樹練樟腦油,定居的時後種樹來紀念。

森氏紅淡比,學名:Cleyera japonica var. morii 茶科Theaceae,紅淡比屬。臺灣特有種。適合生長在半日照濕度較高的半日照處,紅淡比蜜紅虎珀色,味酸甜,香氣怡人。
有人說森氏紅淡比的葉子像榕樹,但是我自己在看超不像的,倒是森氏紅淡比的新葉紅色,很好看。
森氏紅淡比最先採集到這種植物的是日治時期的植物學家及人類學家-森丑之助(1877~1926),因此以其姓氏命名,以森氏命名還真不少,台灣的植物如:森氏紅淡比、森氏唐松草、森氏豬殃殃、森氏蕁麻、森氏杜鵑、森氏山柳菊、森氏佛甲草、森氏當歸、森氏柳、森氏毛莨、森氏古綿草、森氏菊、森氏薊、森氏苔、森氏櫟、森氏鐵線蓮、森氏鐵蕨...。
對於台灣的人文以及植物學有重大貢獻的森丑之助,18歲來台灣之後的30年,積極研究調查台灣原住民,也因提出「番族樂園」原著民自治區後,遭受日本社會的批評與攻擊,後因1923年日本地震,日本的家全毀,暫時返回日本後,森丑之助於1926年6月9日 由日本搭船返回台北的家中,7月3日海上深夜,在一艘航行台、日間的輪船上投海自殺,得年49歲。
原來森氏紅淡比蜜的香甜,還帶有淡淡的鄉愁以及豐富的人文歷史,及令人感念的日本植物、人文學家-森丑之助(1877-1926)。

[林下養蜂]林下養蜂的困難度高但蜜蜂能更快樂的採集,花粉更多樣性,蜂蜜成分營養更均衡。
劉伯烏養蜜蜂的養殖方式,採困難度較高的森林林下養蜂,諾亞蜂舟為台灣少數固定蜂場的蜂農,在天然森林裡,固定蜂場的好處是,森林的蜜源植物多樣性,蜜蜂平時採集食用的蜜粉源食物營養均衡,森林的蜜粉源植物密佈,四季有不同的蜜粉源,加上諾亞蜂舟地處霧峰山區,剛好位在龍眼產區的邊陲地帶,人煙罕至,附近的荔枝、龍眼上萬棵,在每年的3、4月荔枝花、龍眼花盛開的季節中,劉伯烏的蜜蜂,不用像其它地區的蜂場蜜蜂南北奔波,每年龍眼蜜、荔枝蜜盛產時間一到,蜂箱朝口對準荔枝、龍眼樹,蜜源就源源湧入。
但林下養蜂最大的缺點在於山區平地不多,既然是山區地形自然有坡度,造成蜂箱能擺放的位置不多,所有的操作設備、機具設備都不能太大,不像平地的蜂農能用卡車載著設備趴趴走,林下養蜂的規模只能追求精緻小巧,因為設備只能用摩托車載著走,有時還得運用人力來搬運,所以我們的荔枝、龍眼蜜,無法用卡車載整桶的蜂蜜去工廠乾燥,不搶收需要機器乾燥的「水蜜」,我們採用蜜蜂翅膀搧風數天後自然蜂蜜封蓋的「熟成蜜」,有別於目前台灣慣用的方式,較符合歐洲國家的採蜜方式。